图片
观歧见之赋
文/傅玄正
夫世象纷纭,人事繁复,歧见之生,犹万木之异态,众川之殊流。观夫图中二者,对几木之数,各执一词,一称三,一谓四,疑惑之辞,溢于言表,此乃歧见之微端,然其理可推而广之。
盖歧见之起,源于视角之殊途。人处世间,如行于山水之间,所立之地不同,所见之景各异。有人立于山巅,俯览万象,得其全貌;有人行于幽谷,目之所及,惟近景之葱茏。犹学者研史,或重宏观之脉络,察朝代之兴衰更替;或究微观之细节,考人物之言行举止。此皆因视角之别,而致所见之异也。
又思维之异,亦为歧见之源。或善逻辑推理,以理性为刃,剖析事理之精微;或尚直觉感悟,凭情感之弦,拨响心灵之乐章。譬诸艺术之域,画家以色彩线条绘心中意象,诗人以文字韵律抒肺腑之情。画家眼中之美,在构图之精妙、光影之变幻;诗人笔下之意,在情感之真挚、意境之深远。思维不同,审美各异,歧见乃生。
然歧见非为恶也。古之贤哲,多因歧见而启智慧之门。孔孟之儒与老庄之道,虽主张有别,然皆为华夏文化之瑰宝。儒者倡入世,以仁义礼智信为纲,欲平治天下;道者崇出世,法自然之则,求心灵之逍遥。二者相摩相荡,共铸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。又如学术之辩论,不同观点之交锋,如星火相迸,燃思想之炬,驱愚昧之暗,使真理愈辩愈明。
当歧见乍起,人宜怀包容之心。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尊重他人之视角与思维,如登山者容他人之路径,航海者纳不同之风向。以开放之态,倾听异声,方可拓宽视野,丰富认知。若偏执一端,拒斥异见,犹筑墙于己心,蔽于一隅,难窥天地之广袤。
且夫求同存异,为处歧见之善策。于差异之中,寻共通之点,如于百花之中撷其芬芳,于众音之中和其韵律。如此,则歧见可为交流之桥,合作之基,促个体之成长,助社会之进步。
图中几木之歧见,虽小,然以小观大,可知世之歧见,若能善处之,皆可为生活添彩,为文明增辉。愿人皆能于歧见中寻智慧之光,携手共赴和谐之境,绘就世间绚丽之画卷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